诸暨市城建档案馆 杨燕凭
摘 要: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内涵与档案工具改革对档案事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科技档案发展的过程,是对档案工具的改革和改进的过程。从复制文字信息到档案密集架、微缩技术的产生都是档案工具改革和档案事业发展的时代
关键词:科技档案 工具改革 发展关系 管理时代
对档案工作人员来讲,20世纪末、21世纪初,档案工作正发生着一场划时代的革命。这场革命是由人类社会的宏观历史发展逻辑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科技逻辑、经济逻辑、政治逻辑和文化逻辑等等,这些社会发展的逻辑内涵必定决定档案技术工具的改革和档案事业发展的影响。因此,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内涵与档案工具改革和档案事业的发展是有直接的影响,笔者将就档案工具改革与档案事业发展有关的信息科技发展变化谈谈自己一点看法。
一、科技档案的发展与档案工具的改革
1、科学技术档案:科技档案发展的过程,是对档案工具的改革和改进影响的过程。要了解科技档案与工具的改革的基本关系。要点如下:
首先档案人来说,信息科技革命在档案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档案工具改革具有原发作用。人类文明的延续、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离不开物质、能源和信息这三大基本要素。物质可以被加工为材料,能源可以转化为动力,信息可以被提炼成知识和智慧。而这三大要素的发展,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条件,这就是档案人的思想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一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在人类社会信息革命的过程中,科技进步始终主要是人的作用。作为信息革命的一部分,档案工作的发展亦以科技进步作为逻辑前提。每一次新信息技术的发明及在档案工作领域中的使用,都给档案事业的发展和档案改革工作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档案工作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一部信息科技的发展史。
其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什么样的科学技术,就有什么样的科学发展水平。我们可以把它统称为人类社会科学的技术经济形态。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作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技术经济形态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档案工作是以上层建筑的具体表现形式存在的,因此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经济形态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是决定性的。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社会科学技术形态,同样就我们的档案工具改革和档案工作的发展。同时,档案工作既要作为上层建筑中具有工具意义的组成部分,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为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活动服务。
2、档案工具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档案工作直接相关的科技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起着决定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技创造工具.档案科技创造档案的载体工具、保管与管理工具、信息传递工具等,并进而影响档案工作的模式、社会关系与地位;二是科技创造知识。并以此决定着档案的内容与档案学理论的发展。具体地说,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档案工具是绝对性影响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档案本身的存在形态;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档案工具改革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档案工作的形态与结构;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档案工具的普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档案工具发展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档案内容的更新等等。如按物质载体将档案命名为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或按信息载体将档案工作划分为文字时代、数字时代等。其中,任何一种档案占据主导地位时,并不完全排斥其他类型档案的存在;数字档案更是在文字符号等的基础上迭加而成。也是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性的过程。
二、人类的语言从始于无物质开始到劳动、协作产生。
1、人类的历史始于无物质工具的发明时代。笔者认为:人类最早发明的工具主要用于物质生产,用于精神生产工具的发明则必然晚于用于物质生产的工具。因此,与档案事业及有关的工具发明得也较晚。如果把档案工作置于信息传播的大范畴中,人类首先经历了一个无物质工具时代。无物质工具时代又可称为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时代。主要用口语、表情、动作、眼神等非语言符号,这些都是由人体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没有任何物质工具参与信息的传递过程。受口语时代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工具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认识水平十分幼稚,科技根本没有为档案存在提供必要信息记录,记载和知识与信息的需求。这一阶段从人类正式诞生一直到文字出现,这一阶段的时间经历十分漫长,达百万年以上,在物理时间上占据了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
2、语言是在人类劳动和社会协作活动中产生的。音韵史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口语最早是用不同的声音为周围事物命名开始的,例如,我们把自己的同类称为“人”、把会飞的动物称为“鸟”等等。换句话说,人类驾驭了语言,也就拥有了一个动物类所没有的丰富的“语义世界”。在口语时代,口头语言所创造的“语义世界”是非固定化的。它的记录与传播方式是从人体到人体。这种记录与传播方式具有即时性、狭窄性、不准确性,作为一种信息记录与传播工具,其对人类文明的记忆迭加功能比较弱,使人类文明的发展比较缓慢。将这个“语义世界”以某种体外化、形式化的东西固定化起来,是人类信息技术更进一步的追求的另一个时期。这就是人类真正走出无档时代的意义。正是文件与档案的诞生及其他文献陆续出现,我们才真正拥有了人类的群体性、恒久性记忆。才产生了今天的劳动合作、语言和档案事业的发展。
三、档案技术工具改革发展开始有了专门的档案库房和档案数字化管理时代的出现
档案库房的发展也随着人类建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档案管理也同其他信息技术一起同步发展。在手抄时代临近结束的时期,纸张产生了。纸张作为档案载体取代简牍大约经历了500多年的时间。造纸术的发明,为大量复制文字信息创造了载体条件。同时,它在产生后的500年里,一直呼唤着配套的文献复制技术——印刷术的产生。尽管在这500年纸张仍委屈地处于手抄时代,但造纸术还是大大地推动了文件、档案数量的增加及档案保管与利用的范围的普及。
1、档案改革发展。从复制文字信息技术到档案密集架和缩技术应用的档案工作,在纸张使用500年后,印刷术在中国被发明了,它标志着人类已经第一次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文献型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能力。纸张和印刷术的广泛使用,使档案工作产生了新的变化:一些普发性文件的制作变得容易起来,促进了档案数量的增长;数量日益增长的档案促使人们具有了专业的档案架、阁、库的概念,纸张和印刷术将传统纸质档案的数量推至极致时,密集架和缩微技术应运而生;技术和其他因素导致的档案的数量增长及其日益普及化、专业化,促使人们对其类属性和管理方法进行研究,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类名词——“档案”;档案管理开始由以往的经验式管理逐渐过渡到理性化管理,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管理科学——档案学;数量日益增长、管理日益复杂的档案,促使我们建立专门的专业教育系统,也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例:就本馆来说十年前我们还是用手抄档案,有人来查阅靠大脑的记忆力一本本目录翻过去查,速度和效率是可想象的。入库每年也只有几十卷,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用档案软件管理档案查阅接待又省时又得到当时人的肯定,每年入库近万卷的量在提增工作效力达到100%。
2、档案的产生和作用。在纸张时代,文件、档案扮演的社会角色主要是社会记忆和国家与社会管理工具的角色。在这方面,文件、档案始终是科技发展的主要作用。没有这一文献工具,国家和社会管理(包括经济与技术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是不可想象的。档案具有凭证价值,使它能够在国家管理、经济与技术生产管理活动中发挥依据等作用;档案具有情报(参考)价值,使它能够发挥传播知识等作用。这就是档案角色演化的价值基础。除了这个基础,决定角色演化的其他因素是社会环境,其中以传播技术手段和社会需求为主要的具有某种决定作用的因素。笔者认为第一档案技术工具产生作用,也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时代。即:今天的电信、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开始。这是新时期的信息记录与传播的作用发生变化,,第二用今天的档案软件工具,用绘画、文字、声像等记录工具之上,又有了数字,即笔者称之为的“工具之工具”(文字等本身就是信息表现工具,数字是在此之上的迭加工具)。而且数字化实现了传统记录工具的集合——多媒体。数字化与传统媒体之间不但是递进、迭加的关系,而且是集合的关系,它们之间具有一种互通的关系。现代通讯技术创造的网络世界,为档案信息传播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一体化的平台。随着进代的进步档案自身存在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今天我们档案每年用万卷计算逐年提增。
总之。在电子档案时期,数字化、电子化使档案存在形态完全虚拟化——符号与载体都是虚拟化的。完全虚拟化使档案存在状态发生了一种本质性的变化——档案信息获得了自由。电子档案摆脱了传统档案载体与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档案信息可以以真实的独立的形态选择载体,可以在载体的虚拟空间内进行自由地逻辑组合,并通过电子手段脱离原载体进行传输。正是这种完全虚拟化的存在方式今天的档案管理和改革提供了前提条件,创造了改革发展的档案管理实现了从物理管理为主向逻辑管理为主的转变。档案的价值也将被人们重新认识。这就是人类社会科技发展与我们档案人的档案工作关系。把它放到具体的历史发展时空间去分析、研究,并通过了解历史认识现实,通过昨天、今天预测明天,全面地加深对社会科技形态与档案事业发展关系的认识,以便在未来档案事业发展中掌握主动权。
作者简介
杨燕凭,女,诸暨市城建档案馆,联系电话:87012669。